“魔鬼路面”谁之过?
在厦门大桥进岛方向的路面上有一条铁轨,铁轨周围的路面坑洼不平,三四个积满水的大坑成了过路车辆的“噩梦”。前日20时许,半小时时间里,这里就“坑”了20多辆车,全是车胎被压爆。
铁轨四周的路面坑洼不平,由于下雨,地面凹陷处形成了多个积水坑。坑很深,车辆开过时水花四溅,车子经过时如果没有及时减速,很容易爆胎。这里过往车子很多,一辆接一辆。行至此处时,车主都会踩刹车减速,轻轻压过水坑,或是选择避让。也有些车子速度很快,“噗通”一声踩进水坑,之后再使劲爬上铁轨。
放眼看去,路面上全是打着双闪的车子等待救援,场面十分“惨烈”。究竟为何驶过这条“魔鬼”路面,车子容 易爆胎呢?几日这里重新铺了沥青,但短短两三天,路面又坏了。
谁来维修?养护单位和管理单位都互相推脱。请问这是谁的责任呢?
精品观点
-
-
经过我的学习和实践经验分析如下
常见的公路病害有塌陷、水毁、乏油(沥青路面)、滑坡、车辙、翻浆冻害等,通过这个段文字估计此公路破坏的直接原因是由于车辆长期的强烈荷载、日晒、雨淋、冷冻造成公路翻浆水毁起坑槽。间接原因比如路面结构设计、路面强度、基层压实度是否达到要求再加上此段路是否在地质条件较差的...
经过我的学习和实践经验分析如下
常见的公路病害有塌陷、水毁、乏油(沥青路面)、滑坡、车辙、翻浆冻害等,通过这个段文字估计此公路破坏的直接原因是由于车辆长期的强烈荷载、日晒、雨淋、冷冻造成公路翻浆水毁起坑槽。间接原因比如路面结构设计、路面强度、基层压实度是否达到要求再加上此段路是否在地质条件较差的有地下水的地段等
后面说新铺设了沥青又没过几天又压坏了,这是必然的。因为这是治根不治本的,没经过实际考察而满目的采取措施只有是徒劳!如果是地下水比较多,公路受到地下水的侵害那么应该采取周边设置盲沟、排水沟、井口等措施!还应该提高压实度必要时采取隔水材料。如果是去路面强度不够,采取加高厚度的混泥土路面。总而言之要做到排水合理。
我们应该明确责任方是谁,谁承担责任就由谁修。验收合格的公路交由甲方使用,如果在合同签订的养护期类。那么应该有施工单位负责维修和养护,如果不在期限类,哪根据公路病害原因,来确定是由谁负责修复。
这根本不是什么魔鬼路面,是由于水毁导致路面起坑槽,车速过快,轮胎承受不住压力而爆胎。
[展开]
-
-
-
-
单从图片上路面的状况来判定:1.路面出现大面积网状裂纹。2.路面不同程度凹陷。3车辙明显且多出积水。4.此处过往车辆以重车或超载车居多。5,路面边沟排水不畅。路面网状裂纹及深坑无非是路基排水不畅,加上车辆反复碾压使得路面结构破坏渗水,导致路基土体不稳定,进而发生沉陷,也就是我们看到的坑。杜绝此类现象的办...
单从图片上路面的状况来判定:1.路面出现大面积网状裂纹。2.路面不同程度凹陷。3车辙明显且多出积水。4.此处过往车辆以重车或超载车居多。5,路面边沟排水不畅。路面网状裂纹及深坑无非是路基排水不畅,加上车辆反复碾压使得路面结构破坏渗水,导致路基土体不稳定,进而发生沉陷,也就是我们看到的坑。杜绝此类现象的办法倒是不难:1,交管单位,公路养护部门不能只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解决好受损路面后,还要查出造成路面损坏的主要原因,比如车辆超重,路边排水不畅等等。只有修路的按技术规范,用路的遵法律规程,我们国家的公路能一路平安畅通
[展开]